纳新论坛 - 葡萄酒, 茶叶交流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857|回复: 0

私人酒窖 蜜酿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3 09: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酒如人生。

  就像2005金球奖最佳电影《杯酒人生》中女主角Maya在影片中的经典台词:“红酒是有生命的,而且它在不断的变化并变得更加复杂。葡萄被采摘下,酿成红酒,红酒逐渐成熟,达到巅峰状态。之后便开始了它稳定的、然后衰老的过程,就像人生中的61年。”

  而赏鉴、品尝与收藏红酒,就像体味人生。

  从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葡萄籽和葡萄酿酒技术后,葡萄酒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但一直从西汉到清初,这种本土制造的红酒也仅供皇宫贵族品赏。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红酒进口量开始逐渐增长。越来越多崇尚健康饮酒方式的人开始尝试红酒,时至今日,他们中的一些人则开始以私窖收藏红酒。

  生长在北京的“老外”柯鲁最喜欢南澳大利亚地区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生产,带有辛辣味的席拉(Shiraz)酒;游走美国十多年的吴剑心则只选择来自法国葡萄酒之乡波尔多的顶级之作;而在新西兰长大的上海人周巳晨则对目前新西兰盛产的黑皮诺(Pinot Noir)葡萄酒情有独钟。然后,具有贵族气质的吴剑心打造了一间华丽宽阔的酒窖;沉稳安详的柯鲁把酒窖安置在家中隐蔽的地下室内;而有着专业酿酒师工作经历的周巳晨则在自己的地下酒窖中布满了各种先进的控温、控湿仪器。林林总共的各种珍稀红酒背后,凝聚了爱酒者相同的生活方式。每一瓶红酒的珍藏经历,又映射出主人截然不同的杯酒人生。

  柯鲁:皇城根下的酒窖

  北京“老外”柯鲁的家坐落在广源闸桥,紧临着昆玉河。这座不太大的四合院里种满了槐树和枣树,两层高的小木楼就掩映在葡萄架和绿树之中。在敲开这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的小木门之前,谁也想不到盖起这座房子,并一直居住于此的是一个外国人。

  创建了中国进口和销售葡萄酒量最大的公司--名特食品葡萄酒公司的柯鲁先生总是强调自己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他的母亲伊莎白是加拿大传教士的女儿,一家人在北京定居。

  1949年出生的柯鲁从小就生活在北京。他真正开始体验红酒,却是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1978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的奖学金后,他与妻子马尼一同前往美国读书。在阳光灿烂的加州,他开始接触红酒。“当时,在美国的我只是一个来自外国的穷学生”,柯鲁笑着说,“闲来无事的时候,常常跑去葡萄园散步游玩。碰到朋友,我们就一起凑钱买当地比较便宜的盖洛酒(GALLO)喝。那时,我对葡萄酒并没有太深了解,喝酒完全是图个开心。”这种在阳光下的葡萄园中与朋友分享红酒的生活,是柯鲁在美国最快乐的记忆。柯鲁最喜欢的电影便是《杯酒人生》,他尤其欣赏编剧创作的对白:“只有在加州酒园生活过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对白。专业,机智,又不乏辛辣--这也是加州葡萄酒的酿造风格。”

  拿到斯坦福大学的东亚史硕士学位后,柯鲁先后在国外的能源贸易、交通运输公司工作。1996年,在尝试过几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后,柯鲁决定把公司的工作内容全部转移到进口葡萄酒上。柯鲁开始环游世界各地的著名酒庄,了解各种葡萄酒文化、酒庄历史故事、当地风俗文化和酿制工艺,比他用于品酒的时间还要多。

  除了看重葡萄酒的口味,一瓶红酒本身凝集的历史和文化,同样是让柯鲁为红酒加分的原因。在他的众多收藏中,有一瓶来自加州科波拉酒庄(Niebaum Coppola)的1986年红酒。卡波拉酒庄坐落在在Napa葡萄酒最好的产区Rutherford镇,它的主人正是执导过电影《教父》的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86年的他在电影界已经很有威望。“我第一次看到这瓶酒时,非常欣喜。”柯鲁说,“那时的美国,流行起一股名人酿酒的热潮,许多明星败下阵来,但科波拉酒庄生产的酒品却赢得了业内人事的赞扬。这让我非常钦佩他。”柯鲁说:“1986年采摘的NAPA葡萄本身的品质也很好,当年的葡萄酒很值得收藏。”当柯鲁将这瓶葡萄酒带回国后,他一直不舍得喝。他的儿子出生于1986年,柯鲁能想到的,送给儿子的最好的结婚礼物就是这瓶红酒了。

  再也没有比发掘一间酒窖,让爱酒的收藏家更惊喜的事情了。柯鲁的酒窖,更像上天的礼物。那时候的情形是,随着柯鲁私人收藏的红酒逐渐增多,他越来越渴望拥有一间酒窖。这时他想起多年前一个朋友曾告诉他,他住的四合院附近地下本来是有一口地窖的。柯鲁专门请工人来发掘。两个星期过去,工人还是没有挖到地窖,但是柯鲁坚持不放弃。他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查看挖掘的进度。终于,工人在地面下3米多的地方发现了酒窖,柯鲁急不可待地下去查看。“它完全超乎我的想象,比我预想的更大,保存得更好,更坚固,更漂亮。”柯鲁说:“这完全是上天赐予我的礼物。”

  穿过柯鲁家的客厅、餐厅和厨房,眼前一条长长的走廊两侧挂满了各种油画。在走廊的北侧,墙壁的下方,装着两扇雕刻精美的木质小拱门。这便是柯鲁的酒窖入口。从木门处石阶而下,一条长长的甬道带领参观者通向藏酒的小厅。小厅的一侧安放着一人多高的酒架,柯鲁的几百瓶藏酒便一瓶瓶整齐地安放于此。这里的红酒只是柯鲁收藏品的一部分,更多的藏酒,柯鲁一直把它们保留在公司的专业存酒柜里,并不急着把它们搬回家。

  周巳晨:从新西兰到上海的窖藏

  在Expat Show现场的红樽坊(Ruby Red)区,一位满脸友善谦和笑容的年轻人走进来,说:“我就是周巳晨。”这个年轻人系着黑色围裙,袖口随意挽起,朴素,随和。行内人都知道,他在海外旅居十多年,属于“国内少数懂得葡萄酒的那群人”之一。

  周巳晨说,一旦接触到葡萄酒并开始有所了解,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为之着迷。“如果愿意去深入探究,会惊讶于这个世界的丰富与精彩,其中包涵饮食文化、礼仪、历史、音乐、美术,加上种植、酿造的工艺以及由此引出的地理、物理、化学等等,所有微小的细节几乎都包含在内。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交叉点。”

  周巳晨与葡萄酒相遇的故事已经不再新鲜,移民新西兰的中国少年在餐厅打工补贴学费,作为传酒生却对葡萄酒知识一无所知,为了应付工作开始勤奋自学,未料一打开这扇门便被深深吸引。大学毕业后的第三年,周巳晨来到欧洲一家爱尔兰公司工作。当时的他具有非常的热情和好奇心,想尝遍老世界葡萄酒。为了能接触不同产区的土壤和酿造工艺,感受不同风情,通常他花三四个月时间工作,赚够了钱便去酒庄免费打一个月工,以这种方式游遍欧洲各个产酒国。

  周巳晨最喜爱的葡萄品种,是pinot noir(黑比诺)。2001年,为了寻访这种神奇的果子,周巳晨打算去拜访勃艮第地区著名的Comte de Vogue庄园。可能由于邮件使用的是英文,久久未能得到主人回复,周巳晨于是莽撞地寻了去。运气很好,在庄园附近闲逛的时候,恰好遇到了庄园主人,顺利地被领入参观。主人拒绝了周巳晨买酒的请求,却敞开酒窖让他随意品尝,临走时赠送他两瓶酒,一瓶是Musigny,另一瓶是Bonne Mars。

  从大学一年级真正接触葡萄酒开始,周巳晨已经有了十余年的酒龄。在上海,那家地下酒窖式葡萄酒专卖店红樽坊中,有他的私人藏区,藏酒达三四百种。而在他新西兰家中的酒窖,还有他早些年藏下的上百种葡萄酒。十多年来,他品过的酒超过了两万种,“所有好的酒我都喜欢。然而好的酒并不一定是贵的,我更偏爱有趣、有个性的酒。比如说她的产地很少见,或者酿造工艺很特别等等。如果喜欢的酒兼具低价与高品质,是多么值得庆幸,如果只喜欢贵的酒,反而是一种压力吧!”2000年的时候,周巳晨在新西兰得到一箱Grosset酒,是澳洲的一个小品牌,当时一瓶不需300元人民币,“懂酒的人喝过都觉得很棒,品尝这种酒给我带来的享受毫不亚于拉斐--而最便宜的拉斐一瓶也要4000多。”

  吴剑心:一瓶一世界,我的波尔多

  40岁左右的吴剑心21岁时前往美国,从最初美国餐厅里的清洁工,成为硅谷里的一名软件制造者,继而投资艺术画廊,最后成为美国顶级波尔多红酒的大经销商。

  后来,吴剑心回国,在北京的春秀路上打造了一间私人会馆。这间“青萍会馆”很低调,没招牌,进大门后看到苍劲有力的“剑胆琴心”四字横联。吴剑心的私人酒窖位于他那收藏着众多古董、艺术品的会所二层。酒窖外的小厅门口,安置了一块长四五米,宽30多公分,厚五六公分的黄花梨木板。在这间酒窖中,600多瓶红酒全部来自法国,其中,波尔多红酒是他个人的最爱。“我欣赏老世界葡萄酒,最推崇的是波尔多的顶级酒。”

  喜欢老世界红酒的人,往往对各个产区红酒不同的酿制工艺和历史更感兴趣。“老世界的酒都要在橡木桶里存放18至24个月后才装瓶,在这期间,酒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加浓郁芬芳。如果因为存放不当而对红酒的品质产生影响,酒庄宁愿把它们倒掉也不愿其流向市场。而新世界的红酒却没有这样的酿造程序。”

  一瓶陈年佳酿,不管它来自如何著名的产区,曾经有过多么辉煌的历史,作为它与外界沟通的核心--瓶塞也需要适时更换。吴剑心拿出一瓶1924年拉斐,这瓶顶级红酒的瓶塞就一直保持25年更换一次的纪录。“古董酒通常25年左右更换一次瓶塞。原酒厂的专业酿酒师会将其开塞,将保存的原酒重新注入瓶身,以补充随时间流逝而挥发掉的内容。”如果不懂得适时对外交流并及时更新,红酒与人的思想一样,都会逐渐腐败。

  “在北京的私人酒窖中,历史最悠久的是1908年的红酒。而在我美国的酒窖中,最老的酒要追溯到1785年。年龄在100岁以上的酒就存在保质问题。当我考察一瓶古董酒时,我还必须了解它的原产地酿酒过程中的防腐技术。同时,我还必须了解它在这么多年过程中的收藏者或收藏机构的背景。这样的酒对保藏条件有技术要求,我必须了解其家族是否有很好的酒窖,是否具备适合的储存条件,有没有人每日对其进行维护。如果它的前一个主人是不善保管的收藏者,我恐怕就不会收藏它。”一瓶陈年顶级红酒中,常常积聚了几代爱酒人的心血和才识,这才是它吸引人的地方。

  1908年的Coutet,1922年的LaTour,1929年的Haut Brion,1947年的Lafite……吴剑心的酒窖里价值几十万人民币的珍品一件接一件。而更多的珍藏还在吴剑心位于美国的酒窖和在法国收购的三个酒庄中。撇除这些酒的市场价值不谈,一个在国外毫无社会背景的年轻人要在短短几年间搜寻到这些好酒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2000年,已经身为软件创意人的吴剑心在硅谷淘到了第一桶金。2000年后,吴剑心用了很多时间去欧洲游历,拜访世界各地最好的酒庄和艺术馆、画廊。因为不卑不亢的处世之道和能快速消化新文化的聪明劲,他的国外朋友越来越多。许多酒庄主开始对这位年轻的中国人刮目相看。当吴剑心踏上自己的红酒收藏之路时,那些欣赏他的学识人品的酒庄主们便伸出了热情之手。”有时,当我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法国那些古老的酒庄和村落时,一些不明就里的酒农会向我投来嫉恨眼光。他们不舍得这些古董和艺术品离开自己的国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纳新论坛 ( 湘ICP备11004294号-5 )

GMT+8, 2024-11-24 02:53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纳新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