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新论坛 - 葡萄酒, 茶叶交流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88|回复: 0

螺旋盖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 08: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软木塞是前朝爱酒及心匠人细腻的封存

螺旋盖是今朝酒人革故鼎新的孜孜追求

不妄断是与非

只待你看螺旋盖背后的玄机

然后慢慢回味

01.png

       螺旋盖曾被视为新世界葡萄酒的一大特征,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像玛歌这样的名庄也在本世纪初开启了对螺旋盖的尝试,虽然酒庄方面表示仍需再等二三十年的检验,但毋庸置疑,螺旋盖在某些方面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

  上世纪60年代,木塞味已成为令许多名庄头疼的问题,当时的木塞制作工艺,经常导致软木塞含有TCA,造成葡萄酒的木塞污染,带有无法消除的湿纸板味。为解决这一问题,法国各产区开始将一部分样酒的封瓶方式改为螺旋盖,并将之取名为Stelcap-vin,后来简化成Stelvin,这便是现代葡萄酒螺旋盖的鼻祖。

02.png

       除了消除TCA污染,螺旋盖控制透氧速率的效果是其另一大优势,尤其在延缓白葡萄酒老化方面。这也是为什么需要保持新鲜度的白葡萄酒更常用螺旋盖来封瓶。与软木塞相比,螺旋盖的品质更加均一,储存方便,而且透氧率可控又稳定持久,时间久了也不需要像橡木塞一样需要更换。

  试验

03.png

       装瓶后28个月,不同封瓶方式的对比,左一螺旋盖封瓶,酒色很浅,且液面较高,右边是软木塞封瓶,各不相同,一致性较差,液面下降,酒液减少,而且酒的颜色更深

       螺旋盖的成本,对于出产软木塞的地区来说,自是不那么划算,但是对于远在南半球大洋中心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来说,螺旋盖的生产成本要比软木塞低一倍多、应用成本又低一倍,总体节约的成本是巨大的。

  澳大利亚在80年代尝试将螺旋盖市场化,但由于这种非主流的封瓶方式剥夺了消费者享受瓶塞拔出时“砰”的乐趣,而且当时使用螺旋盖的多为廉价的加强酒,所以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但在螺旋盖保护下葡萄酒的优良品质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真正使得螺旋盖大放光彩的,是新西兰。螺旋盖优秀的密封性,恰好满足了新西兰诸多白葡萄酒对新鲜果香的强调。如今,新西兰有95%的瓶装葡萄酒都是使用螺旋盖封瓶,通用的螺旋盖尺寸是30 mm * 60 mm。

04.png

       螺旋盖的进化

  1. 二次箍紧(redraw)

  过去没有二次箍紧,磕磕碰碰会导致漏气漏液,现在则将封帽更加紧密地压合在玻璃瓶上。

05.png

06.png

       箍紧过程示意,机器将螺旋盖侧面与玻璃瓶螺旋凹槽压合,同时在从上向下将瓶口边缘处压合,但仍保留微小缝隙供氧气透入
        2. 螺旋盖透氧率的改善

  螺旋盖的低透氧率曾被认为是保证葡萄酒新鲜度的一大优势,但实践中人们发现,透氧率过低的葡萄酒,不仅熟化缓慢,而且容易出现还原味,如燧石打火味、橡胶味等。后来通过改善螺旋盖与瓶口之间的垫片材料,实现了不同程度透氧率的需求。

07.png

       螺旋盖结构,特殊的垫片(wad)通常由3层组成,下表面(special facing)是中性膜,与酒液和瓶沿接触,中间是控制透氧的填料,上表面是有弹性的发泡材料,保证垫片压紧。

08.png

不同透氧率的螺旋盖

       除了常规的螺旋盖,澳大利亚还开发出了螺旋盖与软木塞的结合体——Zork

09-screw-150731 .png

       而且还有专门针对起泡酒的Zork。下缘的易拉条撕掉后,瓶盖可以像拔软木塞一样拔出,用后按下中心的内塞,扣在瓶口,重新压紧即可。

10-screw-150731.png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纳新论坛 ( 湘ICP备11004294号-5 )

GMT+8, 2024-9-27 23:0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纳新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