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新论坛 - 葡萄酒, 茶叶交流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75|回复: 0

浅说《红楼梦》里的年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2 15: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说,《红楼梦》里的年龄或故事的时间次序问题是一个颇让红学家费脑筋的问题。单是宝黛的年龄,就不是容易说清的。
曾见到有红学家或研究者列出红楼大事年表之类,觉得越是求精细越难乎其难,因为矛盾处在所难免,推理和想当然处很多。当然,我不是想说详细做此探求无必要,只是想妄谈一下自己对《红楼梦》里年龄或时间问题总的看法和一些肤浅的感觉。

如果按照一般常理,小说时间性很明了,就不存在这方面的探讨了。《红楼梦》里的年龄问题为什么这样复杂、矛盾甚至扑朔迷离呢,我想,这绝不能推给版本的传抄和他人的篡改,虽然这是难免的,但不是问题的根本。
一是结构的需求。以往传统小说,往往是凭花开两朵或几朵然后各表一枝的方式,捋顺了结构,时间上层次分明。《红楼梦》的结构本身是如此的庞杂,似乎难以用花开数朵的方式,件件事都按时间捋顺。不难想象,假如处处硬是把时间次序交代明白,又不矛盾,通篇得用多少时间和年月日之类的字眼呢,读者看起来,恐怕因繁生烦,被精细或琐碎得不舒服。
二是艺术的需求。《红楼梦》虽然是现实主义作品,却实而不板,有一种灵活的或是空灵的美。这不仅仅因为有关乎神话和梦的一些少量文字,在行文中,也是挥洒自如,缜密而又飘逸。反社会伦理道德的曹雪芹,即使在行文的风格上,也体现了一种反传统的精神。所以,如果将年龄或时间问题交代得琐碎明白,与曹公的风格也是相悖的。
三是作者的主观意图。这一点最为重要。在开篇第一回,作者就交代了"无朝代年纪可考"。朝代问题,有人分析是作者是为避免文字狱或当朝迫害,我觉得有理。但是。"年纪"一词,查过普通辞典,解释为人的年龄。如果此句为"无朝代纪年可考",就分析不出上面的意思来。这似乎说明,作者在写人物之前,就没有想把时间年龄问题写得准确明白,只以事理情感为要。

以宝黛年龄为例,矛盾处很多。黛玉到荣府到底多大呢?红学家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里说是六岁。这一点虽然原文也有明证,也合了宝黛小时一起长大,两小无猜。然而,黛玉初进荣府,一切均以黛玉的眼目为视,且写其思想心理,又不似一个六岁孩童。试看作者对她的描写"病如西子胜三分",如何能用在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身上呢?但是,难在又不能籍此而否定六岁之说,因为第二回明白交代黛玉五岁,一年多后,母亲亡故。贾母念及,遂由贾雨村照应着进贾府。由此看,黛玉断不会长成大姑娘。初见时,宝玉的说话也不象七岁的孩童。只有狠命摔玉时,才象个孩子。
根据文中所叙,似乎推出宝玉七八岁就初试云雨情,令人不解。但是,假如是十五六的宝玉,断没有睡侄媳妇床的道理。还有,宝黛躺在同一张床上,宝玉讲黛山林子洞的故事,从机智到口吻,完全是成熟人的嬉戏,绝非小小少年。然而,大男大女如此,即使在开明的现在,都似有不堪处,况且是在旧封建社会,伦理森然的贵族家庭呢。诸如此类,不再赘述。
从宝黛年龄问题来看,觉得不难分析出曹雪芹含糊二人年龄的关键性原因。宝黛从两小无猜写起,理所当然。因为木石早有前盟,且缘于心性的相通。但是,作者又必须通过无数的交往与接触,写出二人最为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又不是少小孩童所能具有的。这个矛盾,曹雪芹通过含糊年龄的手段解决了,即写出二人亲密无间,有写出二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来。
旧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的。似乎是古代二十四孝里吧,有一个女子因为偶然胳膊被别的男人碰了,就剁掉手臂,以示贞洁。虽然古代实际生活中应该到不了这个程度,但是,我们不难揣摩到,曹雪芹时代,有情男女公然一起走路、约会,要远比现在闹市中拥抱接吻更为大逆不道、更为刺激周围的环境。所以,宝黛的爱情不可能在相互接触上写成类似现在男女间的模式。另外,写成现代人眼中所谓大大方方的爱情,那就不是现实主义的曹雪芹了,而是绝对浪漫主义的曹雪芹。这种局限性,决不是作者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与现实本身使然。当然,这里面,绝不能抹杀曹雪芹理想和浪漫的因素。
既然宝黛的年龄问题如此,别人的写得清澈见底又有何必要呢,所以,在年龄和时间上作者就淡化地、含糊地、甚至是矛盾的处理。而且,这位负责任的伟大作家开篇就交代了"无朝代年纪可考"。
另外,作者虽然是从当时的社会与自己经历入手写的,却是以真正发现了女性的美和悲剧为契机,写出了在社会与人生这个大悲剧下的以女性美为主旋律的人性美的颂歌。其实,人性的美,人性的压抑、摧残、解脱等等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矛盾。我相信,这一点,是《红楼梦》永远不会过时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站在这个高度来看,《红楼梦》人物的年龄问题,就变成很小的问题,也容易理解。
对于精心研究书里年龄与时间问题的学者,我并不反对,况且,这种研究不是孤立的,至少涉及到结构、历史、风格、思想等方方面面。但是,如果认为作者原本有周密的时间年龄安排,大有讲究,问题只是流传上形成的,我就不能赞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纳新论坛 ( 湘ICP备11004294号-5 )

GMT+8, 2024-6-17 03:36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纳新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