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新论坛 - 葡萄酒, 茶叶交流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沁水酒香

驾"战旗"车 走长征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6: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
23.jpg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内
24.jpg
二郎山老川藏公路
2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战旗车,走长征路  第十九天(4月28日):
天全县川达宾馆11:30--天全烈士陵园--永兴红四军总部旧址--老场--灵关--马洛山--宝兴县--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硗碛镇--翻越夹金山--达维镇--小金县城(宿县委招待所)21:15到。
上午送别“越野书生”,迎来“畅行天下”。补胎一个,据说是新技术,收了偶80元。所有轮胎伤痕累累,均系石头划割所致。在精工修理厂检查车辆,发现上次补充的方向横拉胶砣又脱落,其余未发现问题,战旗运行正常,表现优秀。
下午翻越夹金山耗时三小时,宝兴段路况不错,但小金段实不敢恭维,沿途未遇任何车辆。到达达维时已近黄昏,气温比天全最少低十度以上。
经过夹金山路段的巨烈颠簸,在达维至小金县路段车辆起步时底盘传来嘎嗒声,看来明天得再次进行检查。

人物介绍  畅行天下:长沙强驴,无线电深度爱好者,呼号为:BG7AHP。为红军长征的精神所吸引,昨日从长沙飞抵成都,今日与我胜利会师,以实际行动支持我重走长征路。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6: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登上了天全县红军烈士陵园。陵园古柏森森,倚山俯瞰县城,此刻的天全在红军英灵的守护下,是如此的安详宁静。
1.jpg
中央红军攻克天全后,立即开向宝兴,未作过多停留。但红四方面军驻军天全历时108天,在天全设立红四方面军总部、总政治部、红军医院和红军大学,打土豪分田地,发展教育,振兴经济。沿着坎坷曲折的小路,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红四方面军总部驻地。
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
2.jpg
该馆位于四川省宝兴县城青衣江畔,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是为纪念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70周年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而修建的。整个纪念馆由红军广场、主题雕塑和红军翻越夹金山连环画护拦三部分组成,其中纪念馆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分为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展厅和陈云出川展厅;红军广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主要是园林绿化和休闲广场;主题雕塑长6米、宽2.5米、高8.5米;连环画护拦有112块浮雕板,由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连环画、纪念红军长征的手书、红军文物三部分组成。
宝兴县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馆


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6: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馆内
4.jpg
硗碛是夹金山脚下的藏乡。当年中央红军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雪山之旅。
硗碛纪念碑前
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6: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畅行天下:长沙强驴,无线电深度爱好者,呼号为:BG7AHP。为红军长征的精神所吸引,昨日从长沙飞抵成都,今日与四驱胜利会师,以实际行动支持四驱重走长征路。
6.jpg
夹金山位于小金县东南,是邛崃山脉的支脉,横亘于达维乡与宝兴县交界处,海拔4100多米,这里山势连绵、重峦叠嶂、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着的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就是对此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1935年6月11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二师四团进抵夹金山南麓大硗碛附近。6月12日晨,红四团在师长陈光、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开始翻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以来所面临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当天下午,红四团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征服了大雪山,在夹金两岔河口与红四方面军派出的策应部队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相遇。6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中央首长和中革军委负责人率领中直纵队、中央机关,浩浩荡荡翻越了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懋功达维(今小金达维)。
闻名的夹金山之字路
7.jpg
夹金山顶
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6: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达维位于夹金山北麓,小金县城东部36公里处,是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地。1935年6月初,当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作出会师决定后,红四方面军立即组织策应部队,接应中央红军。6月9日,红九军二十五师占领了重镇达维;12日下午,红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的一部在夹金山下的木城沟与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四团相遇。意外的相逢,为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两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达维会师纪念碑
9.jpg
达维位于夹金山北麓,距小金县城35公里。达维老街东侧300米处的河岸上,有一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小木桥,这就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部队胜利会师的历史见证——达维会师桥。桥长13.6米,宽2.8米。桥面有木制桥栏。会师桥始建于民国初年,解放初和1978年曾作过维修。1961年6月13日,四川省政府确定该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5年6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领党中央、军委和直属部队进抵达维,在这座桥头受到红四方面军九军二十五师所部官兵的夹道欢迎。红一、四方面军会师达维的当晚,两个方面军驻达维部队在喇嘛寺前的一块开阔地上,共同举行了隆重的胜利会师庆祝大会,周恩来亲自主持会议。毛泽东、朱德、红九军二十五师师长韩东山等分别代表党中央和两方面军作了重要讲话和发言。干部战士同声高唱由陆定一编写的《两大主力会合歌》,庆祝大会一直持续到深夜。
达维红军会师桥
1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6: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战旗车,走长征路 第二十天(4月29日):

小金川宾馆---县城金堰汽修厂---10点40城口加油---猛固桥---抚边老街---抚边革命旧址12点55---两河13点50---两河口会址纪念馆---15点50卓克基---梭摩---三家寨----刷马路口----刷经寺----沙石多18点50---芦花会议旧址19点20---黑水县城19点45。宿黑水县委招待所

上午检查车辆,可恨的“嘎嗒”声神奇的消失了。在金堰汽修厂更换了四个横拉杆胶砣,反复检查无其他异常。
在抚边镇,当地村民强烈要求我们参观他们的纪念馆,对我们进行了非常热情的招待。民间的纪念力量也不可小视,收集的红军遗留物品及宣传碑刻内容丰富,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借助社会的力量对他们予以援助,我们也只能表达我们的一点点心意。
在两河会址纪念馆,解说员的经济意识可就超过了时代的节奏。
进入黑水县境内,仿佛进了公园,路边风景非常漂亮,与我想像中的黑水大相径庭。
明日前往毛儿盖与川主寺,战旗表现优秀。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6: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位于小金县城东部,政府街北面。民国8年(1919年),由法国传教士佘廉霭兴建。整座建筑用砖、石、木作材料,中式结构,西式造型,坐西向东,四合院落布局,由经堂、东侧厅堂、北侧厢房三部分组成。经堂占地973平方米(现已拆除),正面为青砖砌筑,“金字塔”造型,有六根砖砌凸柱,正面通高12.58米,两侧高7.58米,墙壁上砖砌有基督、十字架及各种几何图型装饰,有三道卷拱门。左右两墙均开有五扇西洋式卷拱窗,北侧过道尾部有一小门。经堂室内宽阔,屋顶为穹隆式望板,两侧为平面望板,内宽13.7米,进深26.1米,尽头设有讲经台。室内有大木柱十根,柱基为八棱鼓形石柱,柱顶有叶形浮雕装饰。 1935年6月15日,中央红军领导人经日尔、官寨(今沃日乡)、老营进入懋功县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就住在天主教堂院内的一排中式平房里。6月16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天主教堂内举行了团以上的干部联欢会师庆贺大会(又称天主教堂同乐会)。到会人数超过千余人,把天主教堂内外围得水泄不通,场面十分壮观。同乐会上博古、朱德讲了话,两个方面军干部互相谈论了过去的战绩,到会的同志还在一起会餐。
懋功大会遗址【天主教堂(同乐会会址)】
11.jpg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就住在天主教堂院内的一排中式平房里。
12.jpg
小金会师广场
1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6: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猛固桥、马鞍桥 距小金县城美兴镇7公里处有两座铁索桥梁,即猛固桥和马鞍桥。猛固桥跨越沃日河,清代为木桥,民国21年(1932年)民众募揖集资建成铁索桥。桥长25.5米,高8.5米,宽1.68米,由6根铁链并排以承载桥面木板,两边各拉两根为护栏,两岸均建有桥头堡。南岸桥头堡通高3.7米,拱形桥门洞高2.45米,上嵌一石匾,匾中正楷阴刻“长平”二字,还有题记“署理懋功县长兼绥崇保安司令会周鸿锡题”,亦为正楷书法。北岸桥头堡通高6.7米,拱形桥门洞高2.3米,上嵌一石匾,匾中楷书阴刻“猛固”二字。猛固桥地处要冲,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从西北往东南流淌的抚边河与从东向西奔腾的沃日河在此交会,融入小金川奔腾西去。这里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就在这里与敌军展开了激烈而悲壮的战斗,我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的将士英勇顽强,骁勇善战,一举粉碎了国民党守军严密封锁,率先抢占了这一战略要地,为迎接中央红军顺利进驻小金县城彻底扫清了障碍。
14.jpg
马鞍桥横跨抚边河,清代为木桥,民国21年(1932年)民众募揖建成铁索桥。桥长30米,宽1.65米,由6根铁链并排以承载桥面木板,两边各拉两根为护栏,两岸均建有桥头堡。西北岸桥头堡通高8米,拱形桥门洞高3.30米,宽1.95米,门额上嵌有一石匾,匾中正楷阴刻“伏龙”二字,还有题记“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吉旦,现任懋功县长何家漠督修告竣,前任懋功县长周鸿锡经营建,前任懋功县长刘继刚提昌建修”,亦为正楷书法。东南岸桥头堡通高7.8米,拱形桥门洞高3.30米,宽1.95米,门额上亦嵌有一石匾,匾中照旧楷书阴刻“马鞍”二字,题记内容与对岸一致。
1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6: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抚边镇,当地村民强烈要求我们参观他们的纪念馆,对我们进行了非常热情的招待。民间的纪念力量也不可小视。
抚边乡原属底木达县,位于小金县与两河口的抚边河左岸,因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要塞。乾隆打金川时,抚边曾激战,数千清兵战死,大学士温福也于战火中死在抚边象鼻山。1935年6月18日至23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进驻抚边,在这里留下许多动人故事。1935年6月18日傍晚,中央红军军委直属部队进驻抚边,一个穿灰布长衫的高个子带着警卫住进破碉村罗茂才家。罗当年40余岁,务农。罗听战士们喊长衫者“先生”,便跟着喊,后来才知先生姓毛,叫毛泽东。郭贵忠说,毛先生待人客气,他说的湖南话罗茂才和邻居们都听不懂,毛就有意放慢语速,用大白话给大家讲道理,“我们穷人要团结,要打倒那些为富不仁的坏人。”正说着,警卫员喊开饭了,罗见毛与战士们吃的只有包谷糊糊,就进屋端出一碗咸菜。毛先生不受,推不过,收了。后来离开罗家时,毛叫战士给罗留下两块大洋。
16.jpg
抚边红军标语
17.jpg
1935年6月19日夜,红军总政文工团在老街城隍庙戏台演节目,两盏煤气灯把舞台照得雪亮。演出前,毛主席登台讲话,台下有一千多群众,抚边乡能来的人都来了。毛主席最后说:“抚边有志气的青年,请跟我一起北上去!”毛主席讲完话,抚边热血青年宋全胜第一个跳上戏台,挽起袖子高喊一声:“毛先生,我跟你去!”台下台上一片掌声,毛也鼓掌笑了。老人们看这支军队并不像国民党宣传的“霉老二”(对红军的蔑称)模样,都愿把子女送来参军。
据调查,当地共有61位青年男女参加红军,多年征战后,只有三人回来过:邓玉兰,女,解放后曾任南京市委副书记,1962年回抚边,1986年去世,骨灰由子女送回抚边安葬;罗海清,机枪射手,1961年回过家乡;宋全胜,解放后回到阿坝汶川工作,已去世,但他的儿女们每隔几年就要回来祭祖。其他的人,大部分在长征路上和后来的战争中牺牲了。
村民徐广才父子懂中草药,先后收治21名红军伤员,治好20位。有一位因年龄偏大、伤势严重,去世了。徐家父子把他安葬在云盘村自家坟地里。70年过去了,年年清明,徐家的子子孙孙遵从祖训,还在给这位不知姓名的老红军上坟,他们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村民刘兴海家曾住了6位伤员,将息半个月后,战士们要归队了,而大部队早已走远。刘担心他们找不到路,竟带着战士们翻过海拔4000多米的梦笔山,走了一两百里,才在马尔康追上大部队。临别时,红军对刘说:老哥,没啥送你的,这两把军刀留给你作纪念吧。我见到了那两把军刀。70年了,依然沉甸甸泛着寒光。
走在抚边老街上,时光仿佛正在倒流:城隍庙的戏台快坍塌了,但“大清嘉庆五年”的字样仍然清晰可辨;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的旧居保存完好;红军标语、漫画和石刻一如昨天...... 1986年,耀邦同志重走长征路时曾回过抚边。

老街城隍庙戏台----毛主席曾站在此台上讲话 红军总政文工团在此台上演出
1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纳新论坛 ( 湘ICP备11004294号-5 )

GMT+8, 2024-11-24 00:38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纳新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