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酿酒业大发展的新时期,酒的品种、产量都大大超过前世。明朝虽也有过酒禁,但大致上是放任私酿私卖的,政府直接向酿酒户、酒铺征税。由于酿酒的普遍,不再设专门管酒务的机构,酒税并入商税。据《明史·食货志》,酒就按“凡商税,三十而取一”的标准征收。这样,极大地促进了蒸馏酒和绍兴酒的发展。 而相比之下,葡萄酒则失去了优惠政策的扶持,不再有往日的风光。明朝人谢肇淛撰写的《五杂俎》对明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有较多的论述证辩。书中记载:“北方有葡萄酒、梨酒、枣酒、马奶酒。南方有密酒、树汁酒、椰浆酒”。而明朝人顾起元所撰写的《客座赘语》中则对明代的数种名酒进行了品评:“计生平所尝,若大内之满殿香,大官之内法酒,京师之黄米酒,……绍兴之豆酒、苦蒿酒,高邮之五加皮酒,多色味冠绝者。”并说:“若山西之襄陵酒、河津酒,成都之郫筒酒,关中之蒲桃酒,中州之西瓜酒、柿酒、枣酒,博罗之桂酒,余皆未见。”《客座赘语》多载明故都南京故实,而于嘉靖、万历年间社会经济、民情风俗的变化尤为注意。顾起元所评价的数十种名酒都是经自己亲自尝过的,包括皇宫大内的酒都喝过了,可葡萄酒却没有尝过,可见当时葡萄酒并不怎么普及。 尽管在明朝葡萄酒不及白酒与绍兴酒流行,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毕竟已有相当的基础,在明期的一些文学作品,甚至民间文学中也都有反映。如冯梦龙收集整理的《童痴一弄·挂枝儿·情谈》:“圆纠纠紫葡萄闸得恁俏,红晕晕香疤儿因甚烧?扑簌簌珠泪儿(不住在)腮边吊。(曾将香喷喷)青丝发,(剪来)系你(的)臂,(曾将娇滴滴)汗巾儿,(织来)束你(的)腰。(这)密匝匝(的)相思也,(亏你)淡淡的丢开了。”“挂枝儿”是明代后期所流行的一种曲调,《童痴一弄·挂枝儿》是用“挂枝儿”由调演唱的小曲。这些小曲大部分歌咏男女情爱,也有一些是对社会现实的嘲讽,在明代后期非常流行。民间小曲都把紫葡萄编了进去可见葡萄在当时还是较易获得。 据《中国文明史·第八卷》,农历八月中秋节时,明皇宫在进行赏月、拜月活动,聚吃月饼、瓜果时,就有专供帝后们享用的“大玛瑙葡萄”,而且明代宫中保存和储藏葡萄的方法也很独特:将这种玛瑙葡萄在磁缸内先着少许水,然后再将葡萄枝悬封之。这样,一直可保留到正月。 明朝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中药学方面的光辉成就,内容极为丰富,对葡萄酒的酿制以及功效也作了研究和总结,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葡萄酒有三种不同的酿造工艺。第一种方法是不加酒曲的纯葡萄汁发酵。《本草纲目》认为:“酒有黍、秫、粳、糯、粟、曲、蜜、蒲萄等色,凡作酒醴须曲,而蒲萄、蜜等酒独不用曲。”“葡萄久贮,亦自成酒,芳甘酷烈,此真蒲萄酒也。”第二种方法,是要加酒曲的,“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饭法。无汁,用葡萄干末亦可”。第三种方法是葡萄烧酒法:“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酿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这是类似于今天称为“白兰地”的葡萄酒。 ( 2)葡萄酒的质量与葡萄品种有密切关系:“葡萄皮薄者味美,皮厚者味苦。” (3)认识到葡萄酒的产地属性,即由于葡萄酒产地不同,质量也有区别。“(葡萄)酒有数等,出哈喇火者最烈,西番者次之,平阳、太原者又次之”。 (4)葡萄酒经冷冻处理,可提高质量。“八风谷冻成之酒,终年不坏”。久藏的葡萄酒,“中有一块,虽极寒,其余皆冰,独此不冰,乃酒之精液也”。这已类似于现代葡萄酒酿造工艺中以冷冻酒液来增加酒的稳定性的方法。 (5)对葡萄酒的保健与医疗作用的认识。《本草纲目》认为,酿制的葡萄酒,能“暖腰肾,驻颜色,耐寒”。而葡萄烧酒则可“调气益中,耐饥强志,消炎破癖”。李时珍提出的这些见解,已被现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所证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