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新论坛 - 葡萄酒, 茶叶交流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58|回复: 0

重遇澳洲设拉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2 11: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葡萄酒的命运,有时正如人的缘分际遇一般跌宕起浮、难于揣测:有些酒种兴许曾在数世纪前盛极一时,随后却不得不在斑驳的时光中身世寥落,而另有一些则是旧时一直寂寂无名,直至远离故土、在海的另一边开天辟地,重新获得人们的尊重与膜拜。

  设拉子(Shiraz),无疑属于后面一种情况,这个在伊朗发源,曾经几度改姓易名的葡萄品种,至19世纪初落脚澳大利亚后,竟然不可思议的迎来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
  或许应该说,是澳大利亚这片热情丰饶的大陆拯救了设拉子,这里出产的单酿型、混酿型酒款是如此甜美芬芳,以至于令所有拜倒在它裙下的饮酒者不再记得Scyras、Syrah、Hermitage等等曾经有过的名字,而只是习惯性的沿用澳洲人称呼它的方式,叫它做“设拉子”。

     一瓶地道的澳洲设拉子,的确有别于其他产区的同类酒款,喝到嘴中,它带给人的感受是浓郁、饱满、成熟、温暖的,其香料味极具辨识度,透过杯口可以很容易尝出茴香、八角、肉桂、胡椒的香料香,类似于巧克力、咖啡、香草的甜香,甚至皮革、松露的气息。
  相较于南非的紧实羞涩、隆河酒的纤细优雅、朗格多克的浓重肥硕,澳洲设拉子在气质上更为多变,会因所属地域的具体气候条件、地质条件而获得迥异的姿态。比如说,南澳的凉爽产区阿德莱德山、库纳瓦拉所产的设拉子里有些许辛辣香料味,酸度鲜明且拥有多种清香扑鼻的草本植物味道;而在以巴罗莎谷、麦克拉仑谷为代表的温暖产区,设拉子拥有较重的浆果味,甚至是蜜饯和东方草药般的甜香,它们的酒精度往往高于一般标准,14%只能算是正常,偶尔还会出现15.5%甚至16%的罕见个案。

   在绝大多数澳洲酒发烧友的心目中,巴罗莎谷无疑是不可忽略的名字,设拉子在该产区不但种植范围最广,且历史也最长。两百多年前,由德国远道而来的酒农颇有先见之明的在这里种下了第一批葡萄树,之后凭借得天独厚的风体条件,巴罗莎谷逐渐发展成澳大利亚最具品牌效应的红酒产地。当地比较知明的酒牌,如Penfolds、Wolf Blass、Jacobs Creek,地位等同于“国民酒”,另外,眼下拍卖及收藏界最炙手可热的顶级设拉子,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如鼎鼎大名的B95 Grange、St. Henri (Penfolds酒厂作品),RunRig、The Factor(Torbreck酒厂作品)、Amon-Ra(Glaetzer酒厂作品),每一款在结构上都兼具严谨与细腻,并能通过瓶中陈年继续培养出层出不穷的复杂变化。
  库纳瓦拉是除巴罗莎谷之外的享有最广泛赞誉的设拉子产地。与前者如名贵香水般妩媚芬芳的个性不同,当地的设拉子产量虽小,却胜在风格优雅、风味集中。说起来,库纳瓦拉只是一个长约15公里、宽不足1.5公里的小地方,视野所及之处均遍布名为Terra Rossa的红土。由于表层土多含铁元素且其下覆盖着排水性良好的石灰岩,再加上气候凉爽的缘故,出产的酒款果味淡雅,回味中常常带有迷人的薄荷及桉叶香。同样备受推崇的还有阿德莱德山、兰好乐溪两个产区的酒款,其共性在香气独特,口感复杂且有筋骨,即便酒体不是很浓,也能显现出匀称的体态,并且具有令人惊叹的陈年能力,这也是人们评价优质澳洲设拉子时最先想到的特征。

 现下我们可以通过数不清的渠道来增进自己对于特定产区的了解,比如查阅旅行指南、谷歌卫星地图、酒志及专家博客,以及经常参加品酒会,逐一了解不同酒庄的个性……然而,没有一种方法会比前往原产地旅行,亲自去到田间地头,一面感受葡萄种植与酿造环境,一面品尝美酒,更易于获得纵深、多元的体认。这种直观的,借由自己的眼睛、舌尖感受到的真实的美妙,会让我们在最快的时间掌握葡萄酒中蕴藏的风土特质。简单来说,倘若一个人不吝接受南澳艳阳的炙烤,感受一下日落时分骤降的气温和微风拂面的干爽,或者脚踩石灰岩土壤、爬上陡峭的山坡,自然便会明白杯中之物的独特味道究竟从何而来。
 现下我们可以通过数不清的渠道来增进自己对于特定产区的了解,比如查阅旅行指南、谷歌卫星地图、酒志及专家博客,以及经常参加品酒会,逐一了解不同酒庄的个性……然而,没有一种方法会比前往原产地旅行,亲自去到田间地头,一面感受葡萄种植与酿造环境,一面品尝美酒,更易于获得纵深、多元的体认。这种直观的,借由自己的眼睛、舌尖感受到的真实的美妙,会让我们在最快的时间掌握葡萄酒中蕴藏的风土特质。简单来说,倘若一个人不吝接受南澳艳阳的炙烤,感受一下日落时分骤降的气温和微风拂面的干爽,或者脚踩石灰岩土壤、爬上陡峭的山坡,自然便会明白杯中之物的独特味道究竟从何而来。

  今年借着墨尔本美食节的机会,顺道走访南澳葡萄酒产区,我颇为惊恐的意识到,史无前例的剧变正在自己眼前发生,而这里早不再是那个我曾经自以为再熟悉不过的地方——葡萄酒疆域变得无比广阔、多元,现有产区被切成更碎、更精细,新兴地区诸如拉顿布里、南福雷里卢、南福林德尔士山区、袋鼠岛,纷纷拔地而起,等待更多的爱酒者去探索、发掘。令人倍感兴趣的是,袋鼠岛与南福林德尔士山区这两张新面孔不过是百公顷大的地方(面积接近拉菲酒厂在波尔多的葡萄园大小),而这种仿佛昨天才抽枝发芽般的变化,恰恰最能反映出澳洲酒的“进化”,及其在未来发展中更进一层的潜力。
3854799806052606536.jpg
来源:侍酒师画报  作者:高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纳新论坛 ( 湘ICP备11004294号-5 )

GMT+8, 2024-11-24 03:26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纳新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