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新论坛 - 葡萄酒, 茶叶交流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沁水酒香

驾"战旗"车 走长征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0: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革命年代,一条宣传标语的书写,有时是用宝贵的生命换取的。在道县城濂溪河畔的溪关桥上,有一堵高而宽的红墙,70年前,红军长征经过道县时,一个14岁的小红军刚在墙上写完“工农革命胜利万岁,工农革命努力奋斗”的红底白字标语,尾追的国民党兵就来了。小战士没来得及撤走,就被敌军子弹打中,坠入河中牺牲。据了解,这条标语是红军长征经过的11个省中,书写在县城显眼处而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条。现在这堵墙已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道县‘红军墙’

26.jpg
道县古城墙重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椭圆形,全用块石砌成,周五里九十六步(近2600m),高二丈六尺(约8.0m),宽一文五尺(近5.0m),四周有城门五扇赎墙上为榘垛。清道光二十五年大修一次,用古青砖在城墙顶上加砌如墙护体。城墙西南面建有钟楼一座,尚存一口径约80cm的铁钟,置于新建的“钟鼓亭”内,城墙南门至东门段(今寇公街)中部建有寇公楼,以纪念北宋年间曾任道州司马的寇准。城墙内外尚存条石、卵石铺就的狭窄街道,街道旁有木板房若干,古韵犹存。现城墙破坏严重,居民建房于城墙之上,并有拆除、毁损现象,目前仅剩约1300m。
道县古城墙
2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0: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县城墙介绍
28.jpg
红军渡
2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0: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1934年11月18日拂晓,红军兵临道县南门城下,红军先遣团在耿飚指挥下抢渡潇水河,在此登岸攻克道县县城。红军在道县先后停留了10天,红军在这里为渡湘江作准备。
红军渡
30.jpg
道州城内寇公楼右下方数十米处,矗立着一幢雄伟壮观的石牌坊,原称荣恩进士坊,当地人又称“石牌楼”。 牌坊坐北朝南,坊柱东西宽6.6米,高11.1米,通体用青色细麻石仿四楼四柱三重檐的木式结构透雕而成。其间梁枋、匾额、斗拱、雀替分别采用浮雕、园雕、镂空雕等艺术手法雕饰,鳌鱼双对、游龙戏珠、丹凤朝阳、八仙、人物故事及各种传统花卉图案,栩栩如生,神采飞扬。边柱对夹云头石鼓,正柱前后两对石狮南北拱卫,神威凛然。坊上横额有三,上刻“恩萦”,中刻“春官上第”,下刻“庚戌科进士何朝宗”,字体端庄遒劲。 。 何朝宗是道州沙田人,明万历庚戌(1610年)进士。他的性格水清石硬,一目了然,在三元当知县时,虽然政绩显著百姓拥护,却因不肯同流合污与御使中丞等人共同索贿,结果被贬到他乡当幕僚。后来,从广东海丰县令之位崛起,被提升为福建延平府二守,又因前任贪污公款谎报钱粮受到株连,被贬河南一隅任闲职,想起宦海浮沉,因而发出了“官场上容不下品行正直之人”的愤慨,一气之下,回乡隐居。天启年间,上京复职,因政绩出色获得崇祯皇帝的嘉奖,并提升为池州二守。安微农民暴动,他又单骑赴农军营寨,苦口婆心,以诚相见,最后成功招降,自己由此擢升都察院经历。在都察院任职时,他不谙官场交往,未孝敬上司钱财,不久,又被改调有职无权的户部侍郎。最后,在为前线解粮时被人诬陷,导致去官生病,崇祯壬申年病逝于北京。 荒蛮之地,养育了一个进士,并官至户部侍郎,实乃道州的荣耀。道州人民为了铭记这桩大喜之事,竟自发集资建筑了这座构思奇巧、用料考究、工艺精谌、气势恢宏的牌坊。 近四百年的风雨,洗涮着石牌,拍打着石牌,穿透着石牌。进士已经远去,设计石牌楼和建设石牌楼的人已经远去,日寇的枪林弹雨,“文革”的疯狂蹂躏,都已经渐行渐远。 立于石牌楼前,人们会想起一代名宦何朝宗,然而,我们也怀念那些设计和建设石牌楼的前人,留给了我们一件艺术珍品。
道县进士牌坊


3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寇公楼,在道县城内五星街上,为纪念宋代爱国政治家寇准而建。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寇准被贬为道州刺史。有一天,当他信步潇水之滨时,有一垂钓老翁指着潭水说,这潭叫金鼎潭,潭中有一金鼎,当金鼎出现时,天下就会太平。听到此语,寇准心想:百姓多么渴望世道太平安宁啊!于是在此建楼,上书“望太平”三字,并常登临其上,北眺中原,发忧国之思。他在《春日怀旧》一诗中写道:“高楼聊引睇,杳杳一平川。野水无人渡,孤舟竟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忧国爱民的政绩,将此楼改名为寇公楼。寇公楼建在古道州的城墙上,飞檐重阁,十分古雅。登楼远眺,潇水北去,桔园、农舍、田野村庄,尽收眼底。 道县寇公楼
32.jpg
寇公楼介绍
3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0: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1934年10月中旬,红军开始了长征,11月25日凌晨,红军一、 五军团和中央军委第一纵队从永安关进入广西,到达灌阳县的文市镇;三、八、九军团和中央军委第二纵队从雷口关进入广西,到达灌阳县的水车乡。这时,红军面临的敌军兵力多达30余万。敌人利用湘江设下了第四道防线,企图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为掩护红军主力抢渡湘江,红三军团第五师的两个团27日在新圩以南数公里的公路两侧山头严阵以待,迎击从南来的桂军的两个师加一个团,敌人在炮火掩护下向红军阵地发起进攻。被红军以机枪打退,敌人见不能得逞便以一部分兵力迂回到红军后面。红军腹背受敌,不得不撤至杨柳井路边的两座山头坚持战斗。29日,敌人除了用炮击以外还出动了飞机,并以人海战术进攻红军阵地。红军伤亡极大,此时红军的军委纵队和主力还未能渡过湘江。为了掩护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安全渡江,红军的这两个团移至龙桥村对面的小山上集中兵力严防死守,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到下午4点钟,他们接到上级命令,把阻击任务交给第六师的第十八团,迅速去界首渡过湘江。接过任务的第十八团在严峻形势的考验下与敌人拼起了刺刀,从下午一直战斗到第二天早上,他们要坚持到第五军团的第三十四师来接替任务。连续作战、伤亡惨重的第十八团终因寡不敌众被迫后撤,战不及十公里牺牲殆尽。而前来接防的第三十四师一路上受敌机轰炸,还要翻越一座大山,在崎岖的峡谷小道上赶路,因此当他们赶到原定的接防阵地时,阵地已被敌人占领。从27日到30日,红军三个团阻止了南来桂军的进攻,为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同时约有2900位红军,也永远地留在这战场上了。新圩阻击战以其保卫了中央军委、苏维埃中央机关,成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永载史册。
新圩阻击战遗址
34.jpg
这一带就是当年新圩阻击战的战场。有的地方是两个山头对峙,正好扼制从中而过的公路。景色明朗,青山滴翠,不经人介绍很难把眼前的美景与七十年前壮烈的场面联系起来。
新圩阻击战遗址
35.jpg
听当地老百姓讲解
3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0: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寻访路上
37.jpg
新圩纪念碑文
38.jpg
在一片空旷地有一口天然生成的井,确切地说是一个溶洞,当地人叫它“酒海井”。它口小肚大,洞壁光滑,深不可测。这洞里有水。新圩阻击战正值隆冬,洞中无水。在新圩阻击战以后,反动势力变本加厉地对红军伤病员和掉队红军进行残害,对支持过红军的群众实行报复迫害,这酒海井,就是当年新圩反动势力残害红军伤病员和掉队红军的见证,120多个红军被捆绑结实扔下洞中,许多天后仍有人听到洞内传出的呻吟。
烈士殉难深潭

3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0: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战旗与纪念碑
40.jpg
我在纪念碑前
4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08: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战旗车,走长征路 第五天(4月14日):
今天重点是湘江战役战场及湘江战役纪念馆。
7点起床,“战旗”右后胎泄气罢工,将就熬到了补胎店,还行,洗了一身泥土的“战旗”,精神抖数。
光华铺,由于地势平坦,我也没能找到当年的战场遗址,此地为交通要道,原址居民不多,只有留待下次了。
界首“三官塘”,是湘江战役彭总的临时指挥所,也是中央纵队和中央红军主力渡江之地。望着不足百米宽的湘江,我怎么也想象不出就是这么一条窄窄的河,竟然决定着红军的生死存亡,昔日的战火早已烟消云散,“三官塘”也无人看守,透过门缝,屋内陈列的图片永远记叙着在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湘江战役纪念馆设在兴安,我是第二次到这里,与空军某高炮旅的领导不期而遇,也得到了纪念馆的热情接待和详细讲解,对湘江战役的了解也更加系统化了。长沙距兴安不远,我们相约找个机会在重访当年的战场。
下午,我经过桂林前往通道,途经龙胜,嘿嘿,慰劳一下自己吧,战旗往左一转,去龙脊看梯田去。

广西全州——界守——兴安——纪念馆——桂林——龙脊——徒步一小时到金坑大寨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08: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兴安长征路上的“红军堂”原叫“三官堂”,是一座天官、地官、水官的“三官”庙宇。很久以前,人们传说界首镇湘江两岸的形状像两条船,河东的是一只船底朝天的闲船,水推不走,而河西则是一只顺水搁浅的船,说不定河西有一天会顺水流去,让这里河西的集镇风水流失。那时这里也常发大水,洪水已成了威胁人们生命的猛兽。就在这里的人们苦寻出路的时候,忽然发现在下街湘江河岸有一棵小腊树,腊树不管水涨多高都掩不过它。于是这棵小腊树便成了水神的化身,受到人们的供奉。以后人们就在这地方盖起了一座简易的“三官庙”,以此作为把守界首关、防止界首风水流失的寺庙,后来随香火的愈来愈旺,三官堂的建设也就随之扩大成现在的133.9平方的建筑院落。过去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日三官菩萨生日时,这里香客挤挤,戏台热闹,前后几天几夜吸引全州、资源、灌阳甚至从湖南道州等地来赶庙会的人们……
三官堂
01.jpg
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的一个礼拜期间,也正是三官堂十月十五日庙会日前后,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纵队进驻界首镇上,并把总指挥部设在三官堂,彭总在这里亲自指挥渡江战斗,中央纵队从此抢渡湘江,热闹胜过任何时候的“庙会”了……所以也有当地老百姓说是天、地、水三官菩萨帮助了红军冲破了蒋介石的30万大军包围的“铁桶”……让中央纵队在此平安顺利渡过湘江西进……
三官堂北侧 界首“三官塘”,是湘江战役彭总的临时指挥所
0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08: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红军离开界首后的十几年里,三官堂的香客退却了,这里逐渐冷落下来。解放以后,三官堂改建为发电厂,以后又成了界首酒厂堆放煮酒原料的地方。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败,污水横流,到了“文革”时期,一些年轻的红卫兵认为这是供奉菩萨的“四旧”,要准备将它拨掉。因此,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保护好这座革命文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1967年11月,正在界首教书的一个叫刘寅才的老师,采用大字报的形式写了一张红色的海报,建议把三官堂改为“红军堂”,并张贴界首镇上。这张红色大字报马上得到了当地广大老百姓的支持,一夜之间,界首镇大街小巷到处张贴出红色大字报支持建设“红军堂”……于是“三官堂”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改名为“红军堂”,改称红军堂不久后,界首酒厂也主动把堆在三官堂内的煮酒原料统统搬走,红军堂就完善成今天这般庄重。
三官堂南侧
3.jpg
三官堂与湘江
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纳新论坛 ( 湘ICP备11004294号-5 )

GMT+8, 2024-5-2 12:1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纳新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