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新论坛 - 葡萄酒, 茶叶交流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34|回复: 0

丢弃生活“老”习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4 09: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父母的很多习惯都跟了他们一辈子,他们把这些习惯当做经验来看,可是对于年轻人,这些习惯似乎有些落伍,有的也不甚科学。人家都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有的老人言(习惯),还真是不能听的,在家里这些“老专家”、“老权威”面前,我们也要勇于说“不”!


    1.清晨起来就锻炼

    老年人都有“晨练”的习惯,一早起来就到什么河边啊、树林啊一通挥刀舞剑,身轻如燕好似年轻人一般。有报道说,清晨其实对于喜欢锻炼的人来说并不是最“美妙”的时光,早晨的空气并没有想象中清新,浮尘比较多,对于呼吸道有问题的人来说是个考验。如果你的老爸老妈有心脏病、高血压之类的疾病,那么起得太早了就出去蹦跳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谁也不会在夜间喝水,因此睡眠当中的呼吸、出汗和泌尿中丢失了不少水分,研究显示一夜8小时大约失水600 ~700毫升,因此血液黏度在夜里越来越高,在天亮的时候达到了最高的程度,这个时候出门锻炼无疑于雪上加霜。晨练也会过多地消耗掉人体的氧,代谢加快,会给心脏造成更大负担,因此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应当是喝一杯温水,空腹时喝水10分钟左右就能被人体吸收,血黏度随之下降,之后再出门锻炼,锻炼内容也不要过大,尤其是天气条件比较极端的情况下(比如冬天或者伏天)。

2.一说虚就要“补”

    人老了自然有一些“虚”症,有的老年人一说到虚就要买这买那地“补”上一阵,什么枸杞、龙眼、海参、猪骨,煲汤啊、泡水啊,觉得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身体。其实人体老化之始,人的脾胃之就会慢慢虚弱下来,如果没有关照到这一点,而是一味地滋补,吃这吃那, 脾胃无力去运化, 身体就会随之产生很多的瘀堵之症。在身体不通的时候,老年人认为自己“虚”了,吃各种各样的补药去补,这时身体就像一个罐子,塞满了脏东西,你再往里面塞好东西,根本塞不进去,硬塞,最后只会把这个罐子挤裂。只有把罐子里的东西倒出来,才能往里放入好东西,也就是说,只有让身体通了,才能真正补进去。另外,再加上运动少、睡眠不规律,身体里的气血循环更加恶化,高血压、高血脂、肾结石这些疾病自然就会找上门来。

3.吃钙片就是补钙

    人过了35岁之后,整个身体的功能其实就是在走“下坡路”了。在下坡的过程中,体内的一些物质就会减少,比如骨钙就会以每年0.1%~0.5%的速度减少。如果不注意骨头的保养,那到老年之后,很自然就会缺少骨钙,骨骼的密度下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骨质疏松。一听到骨质疏松,很多老年人想到的就是“吃钙片”, 他们不知道,保持骨密度水平或者补钙,光靠吃钙片是不行的。富含钙的食物以及专门的补钙营养品,必须得通过人体肌肉以及骨骼的运动,加上阳光的作用,才能转化为真正的钙能量,达到被人体吸收的结果,尤其是软骨和胫骨的骨质。因为钙质只有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渗入骨质当中,所以营养学家建议老年人吃过钙剂之后,在太阳好的时候,到空气好的地方,尤其是公园里,多走上几圈。或者平时家里房间多通通空气,就算再不爱运动,抻抻胳膊,动动腿,多做一点家务,也是可以增加钙质的吸收的。

4.路边择的野菜才香

    荠菜饺子、凉拌灰菜、蒸榆钱饭……呵,一到春天老妈就忙活起来了,和老伙伴们逛各大公园的目的就是为了弄些野菜来尝尝。如果仅仅是公园里的还好,有时候路边的野菜也不放过,看着来往的车辆和尾气, 这样的野菜能吃吗, 再说有多么危险啊。对于整天吃大鱼大肉的,想换换口味,尝尝新鲜,来点野菜也无可厚非,但最好不要用野菜代替我们经常吃的蔬菜。蔬菜我们很了解它们的特点,怎么做怎么吃都很明白,而野菜我们却了解不多,有的毒性较大、有的寒性很重,吃多了可能影响到身体。因此,不认识的野菜一定不要吃,而在吃野菜之前,也要注意这些野菜是否与自己的体质相悖。像苦菜、蒲公英,性味苦凉,有解毒败火的作用,上火的人吃了很好。但是对于阳虚畏寒的人来说,吃多了就易损伤脾胃了。就是常人,食用过量也会损伤脾胃的。除此之外,吃野菜的时候也要注重处理。像山蒜,因为含有微毒,如果直接食用会使人周身不适。所以在吃这类野菜的时候,必须将其先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待毒素分解之后再食用才更安全。

5.“粗粮”“粗菜”多多益善

    大家都知道多吃粗粮可以帮助身体排毒,南瓜、糙米等还能提到调节血脂的作用,因此很多老年人都对这些“粗”物喜爱有加.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胃肠道功能较弱,胃排空往往延迟。大量粗粮、粗菜,可能加重胃排空延迟,造成腹胀、早饱、消化不良等。一些老年人,吃不了太多的韭菜、芹菜、黄豆等,因为膳食纤维含量很高经常会出现上腹不适、嗳气、腹胀、食欲降低等症状,常吃会降低食欲和消化能力。另外大量进食膳食纤维,在延缓糖分和脂类吸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部分糖量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特别是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因此有专家提出:中老年人不宜大量进食膳食纤维;如果非要大量补充膳食纤维(比如要改善便秘等症状等),还应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合剂。

6.每餐必有“腌小菜”

    老爸老妈们好像很喜欢腌个小菜来吃,上顿吃了下顿还要吃,这顿没吃完的,放到冰箱里,下顿继续吃,总觉得自己腌的比外面的干净。但是随着爽口的小菜,可能一些我们原本承受不了的物质也混进了嘴巴,亚硝酸盐就是这样的物质。在蔬菜贮藏和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具有硝酸盐还原酶的细菌的作用,如大肠杆菌,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但是细菌在分解亚硝酸盐时,又产生醋酸、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又能分解亚硝酸盐。因此在腌菜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亚硝酸盐会增多然后下降。

    按国家标准,腌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最好能降到百万分之四以下,而刚腌不久的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达到万分之一以上,因此爆腌菜显得并不安全了。腌菜之后1周左右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而到了20天之后亚硝酸盐的量就会下降很多了,所以旧腌的老咸菜在亚硝酸盐方面却比新咸菜要好得多。在家中想吃小菜又不担心过多的亚硝酸盐,就要尽量把菜洗干净,用干净的水和缸来腌, 注意让腌菜缸少进空气,再加入一些维生素C和具有还原性的有机酸(比如挤入一些柠檬汁等)。

7.“ 经验主义”吃药论

    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对吃药有时反而会很“粗心”,他们往往凭借自己对药物的了解而进行服用,没有仔细查看药物说明就盲目使用,对药物的禁忌和服用方法没有看好就匆匆吃药,这些都是对身体不负责任的表现。药瓶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标注“饭后服”、“饭前服”、“餐间服”,这些其实都有非常明确的解释:所谓“饭后服”是指吃过饭30分钟之后。

    饭后30分钟,食物基本上已经被消化掉了,这个时候肠胃的吸收也是比较缓慢的。选用这个时候服用药物,可以让药物平缓地发挥作用。“饭前服”是指吃饭前30分钟。一些药物如治疗糖尿病、治疗胃溃疡的,如果不在饭前服用的话就无法起到作用。“餐间服”是指饭后2小时之后。在两顿饭之间的这个时段,肠胃对药物的吸收,基本上不会受胃液分泌以及食物成分的影响。一些需要排除以上因素影响的药物,可以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8.吃水果,一定要削水果皮

    大家都知道水果的果皮有营养,但又坚信果皮的农药残留量比它的营养要来得“厉害”,因此每次吃水果都要削去一层果皮才算“放心”。拿苹果来说苹果皮的营养要远大于苹果的果肉,果皮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膳食中容易缺乏的锌元素,还有对预防糖尿病有益的铬元素。对于果皮中有害物质的担心,果农也想到了这一点,有的果农会给自家的水果套上纸袋,这样就可以有效阻挡汽车尾气中的铅元素接触到水果,有效率达到80%左右。与此同时,果皮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远远高于果肉。一项研究测定证明,苹果皮中的总多酚含量达307毫克/100克,总黄酮为184毫克/100克,原花青素为105毫克/ 100克,这些数据是果肉所望尘莫及的。研究发现,苹果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具有相当显著的抗辐射效应,能延长受辐射动物的生存期;还有促进动物体内铅污染排出的作用,显著地降低铅毒小鼠肝脏、骨骼和血液中的铅含量。因此适度的清洗和擦拭(比如用盐水浸泡后冲洗),尽量降低果皮中的农药残留,我们还是很需要果皮中的营养的。

9.早晨吃得像皇帝

    早晨老妈准备了一桌子的菜,说什么要吃得“早餐像皇帝”,也不知这是谁的理论。传统的养生理论,证明了早餐不吃当然是不对的,但吃得越多对身体的好处就越少,像老北京早晨起来后先喝水,喝过温水才要吃东西,吃的东西也不是很“ 隆重” 的那种,就是一些粥类、面条之类的,南方人早晨喜欢吃早茶,也以清淡素雅为主,比如粉饺、馄饨等。

    “早点”的意思就是早晨不要吃得过于多、过于丰盛。就像一个饿了好几天的人需要补,谁都不敢直接就给他吃大鱼大肉,得先给点稀的,等胃口适应了,再给他其他食物吃。其实同样的道理,我们睡了一觉也应该这样。早晨起来应该先吃点稀的,把胃冲刷一下,等到中午了,才能放开肚子吃。早晨吃太多东西也更容易让人显得“懒洋洋”的,早起来时候的血应该去大脑那里工作,如果吃得太多脾胃“超负荷运转”,血液只好在这边加班加点地工作,大脑那边没有人工作了,表现为成天无精打采,这也是为什么好多人吃完饭之后容易犯困的原因了。

10.老年人要“少碰糖”

    老年人通常会“ 谈糖色变”,西瓜、点心、饮料、蜂蜜什么什么都非常注意,唯恐吃出个糖尿病来,其实对于糖类我们有一些“无来由”的误解,认为只要是甜的都会让我们血糖“狂飙”,像老年人比较适合吃的蜂蜜,其中就含有两种极易被人体吸收的糖,即葡萄糖和果糖,而且它们的比例非常合适。一般来说,葡萄糖会迅速地被人体吸收,而果糖的吸收速度相对较慢,从而起到维持血糖的作用。另外,蜂蜜可以增强老年人的抵抗力,并对老年性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老年人经常食用蜂蜜,可以防治咳嗽、失眠、血管疾病、消化不良、胃肠溃疡、便秘及痢疾等疾病。因此,建议老年朋友常食用蜂蜜,并且要“对症选蜜”。

    11.喝热水才好

    老一辈的人很喜欢喝“热水”“热茶”,老妈认为热水对人身体好,老爸则认为热茶喝起来才够劲儿。其实水的温度很重要,过热或过冷都对身体不好。过热的水会给肠胃带来很重的负担,但如果水太凉,也会降低肠胃温度,使胃功能下降,影响水分吸收,让水积在胃内。最好吸收的水是结晶体为六角形的六角水。六角水是水在4摄氏度时的状态,这个水特别适合早晨起来饮用,你可以在起床后10分钟内,分三次喝下一杯(150ML)的六角水,因为早晨起床时,我们的肠胃还没有开始工作,只有吃喝东西下去,才会让胃给大肠发送信号,大肠才会开始收缩,这就叫胃结肠反射。喝下的水会在肠道内移动,此时的六角水可以刺激胃部,使肠道更加活跃,有助于防治便秘。

12.剩饭倒掉,可惜!

    老妈认为把剩饭扔进垃圾桶是最可耻的行为,她觉得只有把它们扔到肚子里才算合理。“糟践粮食”在老人看来就是大罪,可他们不了解吃了太多的剩菜剩饭就等于糟践自己的身体这个道理。尤其在夏天,气温较高,细菌繁殖的外界环境非常适宜,一旦有了“肥沃”的营养平台——剩饭剩菜,有害细菌会以比正常状态高几十倍的速度繁殖,导致食物的腐败。腐败后的食物即使再加热,产生的化学成分以及很大一部分生命力较强的细菌仍然存在。人们一旦食用这样的食物,自身体质免疫较强的人或可幸免,体质稍弱之人,轻则感到腹部不适、腹痛,重则引发剧烈腹痛、腹泻,甚至会导致急性肠炎。还有的老年人认为剩菜好吃,觉得只有剩菜才“进味”,滋味比刚做出来浓郁好多,吃起来也更爽,可他们不知道出了滋味,还有其他物质也会在饭菜中“生长”出来。比如有些剩蔬菜会在储存过程中产生亚硝酸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纳新论坛 ( 湘ICP备11004294号-5 )

GMT+8, 2024-5-15 00:20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纳新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