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新论坛 - 葡萄酒, 茶叶交流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967|回复: 0

寒露养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6 08: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令:寒露

    《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且带寒意,故名寒露。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这个季节登高赏菊,或者酌情食用一些菊花茶、菊花菜都是非常应节令的事情。

起居养生

    中医常说“ 白露身不露, 寒露脚不露”。在南方,寒露节气正值秋高气爽之时,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广东民间有“中秋过后夜夜凉”的民谚,到了寒露以后夜晚的气温会变得更低。寒露节气也让南方的天气呈现出干爽的感觉,但有时因寒流南下出现一些阴雨天,对秋收秋种有一定的影响。

    寒露不露腿

    寒露比白露的严寒程度更加加重,特别是夜晚,如果睡眠时开窗,或者没有用毯子、被单覆盖腹部的话,很容易身体受寒。此时晚上睡觉最需要保护的地方,第一个是肩关节,很多人得了肩周炎(也叫五十肩)很难医治。第二是小腹部,小腹受寒容易导致腹泻,所以到了晚上睡眠的时候,可以用手按一下试试看,如果小腹发凉就证明阴寒了。第三个容易受凉的地方就是腿肚子了,如果受寒很容易出现“抽筋”的现象。需要我们时常照顾一下我们的四肢,可以增加覆盖物,年龄大的人如果在这个季节受寒,寒气很难散除。

    防寒保暖

    寒露以后早晚的天气明显变冷, 清晨更是寒意颇重,锻炼的时候一般会出汗较多,稍不注意就可能受凉或者感冒。因此寒露之后运动一定要多多保护身体,做好两防:第一要防止穿衣过少,尽量穿着一些宽松、舒适的外衣,等准备运动做好后再脱掉外衣,切忌不热身就背心短裤上阵。第二防止拉伤,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人体会反射性地收缩血管,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变小,韧带的伸展减低,因此很容易拉伤。

    登山放情

    秋天登山自古使然,秋季登山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储氧量,加速新陈代谢。登山属于有氧运动,能使肌肉获得比平时高出10倍的氧气,从而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增多,免疫细胞数量增加,帮助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在促进新陈代谢的同时,还可以加快脂肪消耗。另外登山有助于改善关节的功能,保持肌肉和运动器官的协调,增加骨骼中矿物质的含量,减少骨质疏松情况的发生。

适当性爱

    秋季养生应修身养性,以适应秋季寒凉肃杀的气候。此时,性欲不能像春天生发之性那样冲动,也不能像夏天阳亢之性那样兴奋,而是应该有所收敛,适当减少房事。孙思邈在《千金方 房中补益》中说:“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不泄,若体力尤壮者,一月一泄。”秋燥当令,性交应有所收敛,以养神气。

    饮食养生

    富含水分

    秋燥致病主要原因耗伤津液, 因此秋季要多为身体补充津液,多食用汤类、粥类、羹类等流质食物。每日适当饮些白开水、冰糖水、清茶以滋润脏腑。不要担心摄入水分过多,因为在干燥的时期,胃肠道同样燥热,较多的水分进入胃肠后很快被人体吸收,在体内经过体液循环运转后,通过小便、出汗排泄出去。

    秋补有道

    秋令时节不少人一吃补药就会出现口舌生疮、失眠、胃脘疼痛、腹胀腹泻的情况。中医认为,此症属于“虚不受补”,多是因为体质虚弱,不能承受补品,进补后往往会引起消化不良,进而影响吸收机能,导致机体营养不良、气虚血弱反过来又会影响消化吸收机能。其实虚不受补是可以改善的,根据秋季特点和补品的性味,服食一些比较平和的食材比如芡实、山药、百合、龙眼等,这些食材既能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又能调理肠胃,可以为冬令进补打下良好的基础。白色的食物在深秋食用也很对“胃”,白色食物性味甘平、温暖,身体比较虚的人可以获得元气。

    “食”趣

    寒露也应该遵循秋季饮食的规律,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

提高热力

    人体在外界气温21℃~23℃时,感觉最舒适,四肢温暖。秋冬气温下降后,为维持体温,一面使四肢小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一面增高体内代谢率,增加产热,因此需要更多食物和热量供给。多吃什么呢?米面、肉蛋,还是蔬果?生理学研究表明:蛋白质有一种“特殊热动力效应”,即摄入蛋白质后,有30%~40%的热量要消耗释放出,而糖类为4%~5%,脂肪为5%~6%。简单说来,就是吃蛋白质高的食物后,身体会觉得暖和,不怕冷,尤其在餐后的3~4小时最明显。同时,这些食物也会使酪氨酸转化成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人觉得精神、兴奋、有气力。当然,秋补的营养应当是7种营养素全面均衡才能提高体质、体能及免疫力。

    热而不燥

    “燥者濡之”、“上燥清气,中燥增液,下燥养血”是秋天进补的重要原则。选择药物应偏于柔润温养,但又应温而不热,凉而不寒,总以不伤阳不耗阴为要。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桑叶、胡麻仁、甘草、杏仁、石膏、阿胶、枇杷叶)是重要的秋令进补方之一。

    渐进秋补

    秋令食补应循序渐进,始以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进服。如芡实即是一味极富营养又易消化的补品,含碳水化合物75.4%、蛋白质2.8%,既可单服,又可配合瘦牛肉、花生、红枣、糖等煮服。又如燕窝,也是一味极好的食疗补品,含有49.85%蛋白质、30.55%碳水化合物,还有钙、磷、铁、钾等微量元素,具有滋养肺阴、和胃补虚的功效。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肺结核阴虚病人都可服用。可加冰糖,或加鸡蛋、鸽蛋,文火炖服。秋燥伤津,要多吃些蔬菜水果,以润肺生津,如梨、荸荠、甘蔗之类,尤以柚为最佳果品。《吕氏春秋》即说“果之美者,有云梦之柚”。柚的果肉酸味刺激消食开胃,汁液润滑通便。柚皮浓煎代茶,有通气消积之功。

  寒露养生二、三事

    暖胃养阴

    秋天, 天气渐渐转凉, 昼夜温差增大,是脾胃病的高发季节。患有慢性胃炎或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及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要盖好被褥,防止因腹部受凉而引发胃病或者加重旧病。另外还有要注意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不要进食油腻的食物。秋天天气干燥,会诱发许多感染性的疾病,像鼻炎、感冒等。因此,秋天一定要注意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平时可以适当选用西洋参、燕窝、玉竹等保健中药来调养身体,益于养阴润燥,还要早睡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使身体充满活力,精力充沛。

    散步逍遥

    饭后不是埋头于桌前就是电视机前,让食物堆积于胃肠中不易消化,久之造成肠胃功能的衰退,也易形成症瘕积聚。中医最强调气血通畅,气通可消病于无形,血通可身强体壮,饭后散步帮助食物顺利转换为“后天之气”(即水谷之气),而后与大自然之气(即大气)形成“宗气”,再与“先天之气”(即元气)结合升华为“真气”,所谓“真气流畅百邪不侵”。在愉快的心情下放慢您的脚步,到户外约走半小时或当您已没有饱胀感即可,回家再平躺十分钟,散步逍遥游便告完成。

    补助肾阳

    男人在秋季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疲惫无力、畏寒发冷、腰酸腿痛等症状,这些都属于肾虚范畴。为了缓解男性肾虚症状,秋季滋补就要强化男性肾部的功能,最有助于肾阳的食物包括:豆类,比如扁豆、刀豆、豇豆、豌豆等,粥类:枸杞粥、核桃粥、韭菜粥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纳新论坛 ( 湘ICP备11004294号-5 )

GMT+8, 2024-5-11 12:3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纳新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